通勤族每月可“赚”80~100元,武汉“碳”路何以畅通
通勤族每月可“赚”80~100元,武汉“碳”路何以畅通
通勤族每月可“赚”80~100元,武汉“碳”路何以畅通
湖北省洪湖市纪委(jìwěi)监委通过(tōngguò)实地督导、明察暗访、整改“回头看”等方式,针对村(社区)可能存在(cúnzài)的事务性工作冗杂、重复报表(bàobiǎo)、过度留痕等问题开展为基层减负专项监督,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。图为该市纪检监察干部在社区走访了解相关情况。王希雅 摄
祁小青 山东省德州市委常委,市纪委书记、监委主任(zhǔrèn)
刘力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委(wěi)常委,州纪委书记、监委主任
周国光 湖北省(húběishěng)洪湖市委常委,市纪委书记、监委主任
政策(zhèngcè)落地靠执行(zhíxíng),对于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和方针政策,所有党组织(dǎngzǔzhī)都要(yào)不折不扣贯彻落实。实践中,各地情况千差万别,在不折不扣贯彻执行中怎样做到实事求是(shíshìqiúshì)、因地制宜,一把钥匙开一把锁?执行政策“一刀切”、层层加码是形式主义典型问题,实践中有哪些(něixiē)表现(biǎoxiàn),对事业的危害是什么,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?执行政策“一刀切”、层层加码等问题违反了哪些纪法规定,可能承担哪些纪法责任?如何做深做实政治监督,有效纠治政策在执行中走样(zǒuyàng)?我们特邀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交流。
在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(juécè)部署和方针政策(fāngzhēnzhèngcè)中怎样做到实事求是、因地制宜,一把钥匙开一把锁?
祁小青: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,是各级党组织的(de)一项基本(jīběn)政治任务。在执行过程中,我们要发扬实事求是、求真务实作风,因地制宜、精准(jīngzhǔn)施策,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。
要(yào)坚持对标对表与狠抓(zhuā)落实(luòshí)相统一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不注重抓落实,不认真抓好落实,再好的规划和部署(bùshǔ)都会沦为空中楼阁。广大党员干部要完整、准确、全面深学细悟党中央(dǎngzhōngyāng)大政方针,对“国之大者”是(shì)什么、干什么、怎么干都了然于胸。要紧扣党中央确定的目标(mùbiāo)任务、战略部署和主攻方向,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,对有令不行、有禁不止的行为严肃查处,切实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,做到不偏向、不变通、不走样。
要坚持(jiānchí)统筹全局与因地制宜相统一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各地区各部门在(zài)贯彻党中央战略决策时应该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(de)实际制定策略(cèlüè),这是必须的。要自觉把本地区本部门工作放到全局中去思考、谋划和(hé)推进,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,从改革事业全局出发,找准推进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,探索既符合(fúhé)地方实际又能体现上级政策要求的新思路、新方法,使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本地细化、实化、具体化,创造性地抓好(zhuāhǎo)落实。
要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(tǒngyī)。要把纠治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摆在更加(gèngjiā)突出位置,结合(jiéhé)当前(dāngqián)正在开展的(de)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,聚焦突出问题,重点纠治执行政策层层加码、随意拔高标准、层层压缩任务完成时限等问题,通过“查改治(gǎizhì)”一体推进,健全完善防范纠治执行政策“一刀切”、层层加码的长效机制。持之以恒为基层减负,把基层干部(jīcénggànbù)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,有更多精力抓落实。
刘力:在(zài)落实党中央(dǎngzhōngyāng)决策部署和方针政策时,需要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,既确保执行不走样,又精准适配地方实际。
一是把准核心要义,吃透决策部署。跟进学习(xuéxí)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贯通理解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精神实质(jīngshénshízhì),准确领会顶层设计的总体逻辑、根本意图(yìtú),避免执行中断章取义和简单照搬(zhàobān)照抄。
二是对标政策要求,搭建执行框架。把政策目标转化为切实可行(qièshíkěxíng)的指标体系(zhǐbiāotǐxì),找准“刚性约束(yuēshù)”与“因地制宜”的结合点,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,找到符合地方实际的最优解。
三是(sānshì)创新落实机制,发挥主观能动性。准确吃透政策(zhèngcè),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构建符合地方实际的(de)执行模式,探索执行政策的多重路径。激励解放思想,实事求是,避免干部因担心被问责而僵化执行政策,把域内资源参与发展的能动性、积极性调动起来(qǐlái)。
四是注重动态反馈(fǎnkuì),形成落实闭环。构建政策(zhèngcè)执行(zhíxíng)情况的全过程监测评估机制,将民生改善度,人民群众和经营主体满意度、获得感等方面纳入政策执行效果评估体系(tǐxì),完善“政策—执行—反馈—优化”的制度闭环。同时,畅通政策执行情况反馈机制,及时反映执行中的痛点难点(nándiǎn),推动政策动态优化。
“不折不扣落实”不是照搬照抄(zhàochāo)地机械执行,而是要在(zài)准确把握(bǎwò)党中央决策部署核心要义基础上,结合地方实际、工作实际,以科学方法实现“原则”与(yǔ)“适配”相统一。这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、政治领悟力、政治执行力,最终让政策红利转化为人民群众(qúnzhòng)的获得感。
执行政策“一刀切”、层层加码是形式主义典型(diǎnxíng)问题,实践中有哪些表现(biǎoxiàn),对事业的危害是什么,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?
刘力:党的十八(shíbā)大以来,各级党组织以钉钉子精神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,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、发生历史性变革。然而,在实践中,仍有(yǒu)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执行政策(zhèngcè)中存在“一刀切”、层层加码等(děng)形式主义问题。
执行(zhíxíng)政策“一刀切”表面(biǎomiàn)上看是“讲政治”、雷厉风行,实则是不讲政治、思维僵化、懒政怠政的(de)表现。造成这一(zhèyī)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。一是政绩观扭曲,有的怀有“政绩焦虑”,总想快点“出(chū)成绩”,追求超额(chāoé)、提前完成任务(rènwù),这种功利主义导致的心态失衡容易催生执行中的“一刀切”。二是逃避决策风险(fēngxiǎn),有的害怕担责,习惯于简单粗暴地采取“一刀切”方式,以“上级要求”为借口将矛盾转移到基层,推卸责任。三是政策执行偏差,有的地方不深入理解(lǐjiě)政策初衷,习惯机械执行上级要求,简单照搬文件要求,忽视基层实际和(hé)群众需求。四是治理能力不足,有的地方基层治理缺乏因地制宜的经验和能力,政策执行以“模板式”操作套用,机械执行,“一刀切”。
执行政策(zhèngcè)“一刀切(yīdāoqiē)”危害很大。首先,不问青红皂白的(de)“禁止”损害(sǔnhài)群众利益与社会(huì)公平。文件上、会议上脱离实际的“一律不准”“全面禁止”,落实到实践(shíjiàn)中,对于企业经营和(hé)群众生活却可能产生严重影响,甚至割裂党群关系。其次,对政策的曲解会削弱政策权威与政府公信力。政策执行简单化会让群众误解(wùjiě)政策初衷,不仅会降低公众信任度(xìnrèndù),损害政策严肃性,还容易产生负面社会效果。再次,政策执行随意会严重干扰公众对未来的预期及经营主体的信心,进而影响市场秩序,如果基层干部疲于落实不切实际的政令,也会消耗治理资源,降低行政效率。最后,“一刀切”的懒政思维会加剧形式主义(xíngshìzhǔyì)官僚主义,机械(jīxiè)死板执行会掩盖工作实践的复杂性,导致政策执行表面化,忽视了长效治理应有的韧劲(rènjìn),还易滋生数据造假、应付检查等形式主义问题,导致恶性循环。
周国光:关于执行政策层层加码,实践中有三种常见表现形式。一是时限压缩,少数上级部门为体现所谓工作效率,脱离实际要求(yāoqiú)下级压减工期,导致基层(jīcéng)陷入“白天干事、夜晚补材料”的时间焦虑;二是标准(biāozhǔn)拔高,每一级治理层在执行政策时往往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,导致任务标准向下(xiàngxià)逐级提高;三是责任下卸,上级部门将责任转嫁下级,将自己从(cóng)政策执行者变成(biànchéng)监督考核主体,造成基层执行困难。
执行政策层层加码首先会(huì)加重基层负担(fùdān),挤占基层干部为民服务精力(jīnglì);其次会异化政策初衷,催生“数据造假”“材料美容(měiróng)”等虚浮之风,使政策落实流于形式;更严重的是降低群众获得感,让发展成果不能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,影响党群干群关系。
问题根源主要(zhǔyào)有三点。一是(shì)政绩观错位,少数干部将“落实”等同于“加码”,认为(wèi)层层加压才能显担当,实质是追求表面政绩、忽视群众获得感;二是责任心缺失,有的以“多提(duōtí)要求保安全”为由,预留“安全边际”,只考虑自己是否担责而不顾基层实际,缺乏(quēfá)担当;三是考核导向出现偏差,部分单位重“痕迹”轻“实绩”,基层为避免排名落后被动(bèidòng)加码。
整治执行政策层层加码问题需要做到“三个聚焦”:一(yī)是聚焦思想纠偏(jiūpiān),通过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,引导党员干部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(de)政绩观,明确落实不是加码、担当贵在务实;二是聚焦机制破障,上级制定政策应调研(diàoyán)基层(jīcéng)实际,科学设定“跳一跳够得着”的合理目标,杜绝(dùjué)“一刀切”盲目加压;三是聚焦监督问责,对故意加码造成基层负担的,依规追究主体责任和领导责任。
执行政策“一刀切”、层层加码等问题违反了哪些(něixiē)纪法规定,可能承担(chéngdān)哪些纪法责任?
祁小青(qíxiǎoqīng):执行(zhíxíng)政策简单化、“一刀切(yīdāoqiē)”、层层加码等行为,违背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,容易因急功近利、盲动硬干导致上级决策部署在落实落地中出现偏差(piānchā),不仅贻误工作、损害事业发展,还会伤害(shānghài)群众感情、影响干部积极性,必须严肃处理。实践中,该类行为主要违反了党的工作纪律,还可能违反党的政治纪律、群众纪律等,以及职务违法(wéifǎ)。
在执行政策(zhèngcè)“一刀切”方面。如果片面(piànmiàn)理解上(shàng)级部署,执行政策简单化(jiǎndānhuà)、“一刀切”;违背地方发展实际、盲目蛮干、机械执行;以“迅速落实”“坚决落实”为名搞不切实际的“立行立改”等,造成(zàochéng)严重损害或者严重不良影响的,则违反(wéifǎn)工作纪律,可(kě)依据(yījù)《中国共产党(zhōngguógòngchǎndǎng)纪律处分条例》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追究党纪责任。系(xì)公职人员的,可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》第三十九条相关规定追究政务责任。因急功近利、脱离实际,盲目举债、铺摊子、上项目,搞华而不实、劳民伤财的“形象工程”“政绩工程”,违反政治纪律,可依据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》第五十七条规定给予党纪处分。
在执行(zhíxíng)政策层层加码方面(fāngmiàn)。若(ruò)党员干部在督查检查考核工作(gōngzuò)中层层加码、过度留痕,即存在超计划、超频次、超范围、层层加码,重复、多头检查,要求(yāoqiú)基层报送的表格多、材料多等行为;考核内容不务实(wùshí),简单以(yǐ)领导批示(lǐngdǎopīshì)、开会发文、简报台账、工作笔记等“痕迹”评价工作,如果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不良影响,则违反工作纪律,可依据(yījù)(yījù)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(tiáolì)》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追究其党纪责任。系公职人员的,可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》第三十九条相关(xiāngguān)规定追究其政务责任。如果在管理、服务活动中,违反政策规定对群众收费加码,增加群众负担,损害群众利益,则可依据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》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给予党纪处分。系公职人员的,可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》第三十八条相关规定追究其政务责任。
需要(yào)注意的(de)是,认定党员干部执行政策“一刀切(yīdāoqiē)”、层层加码,需具备“造成(zàochéng)严重(yánzhòng)损害或者严重不良影响(bùliángyǐngxiǎng)”的结果要素。实践中,应当从造成损失、社会影响、时间节点、上级要求等方面予以综合考量(kǎoliáng)。造成严重损害,一般是指党员干部执行政策“一刀切”、层层加码行为严重加重基层工作负担(fùdān),使基层工作人员被迫将精力浪费在无效事务上,以及因“一刀切”等行为严重损害群众利益。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包括引发负面舆情,社会影响较大,比如违纪行为造成单位管理秩序混乱、受到上级通报批评等;时间点特殊,比如违纪行为发生在专项整治期间,顶风违纪;问题典型,比如结合(jiéhé)本(běn)地区或本(huòběn)部门政治生态,属于情况突出、具有代表性的问题。此外,对于有此类行为,但未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不良影响,或情节较轻的,也(yě)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谈话提醒、批评教育、责令检查、诫勉等方式处理,加强(jiāqiáng)教育监督。
若执行(zhíxíng)政策“一刀切”、层层加码的行为表现为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工作职责,致使公共财产(gōnggòngcáichǎn)、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(zhòngdàsǔnshī)的,还可能涉嫌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等犯罪,需要在给予(jǐyǔ)党纪政务处分的同时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如何做深做实(zuòshí)政治监督,有效纠治政策在执行中走样?
刘力:深化政治监督、确保政策执行(zhíxíng)不走样是(shì)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从制度设计、执行机制、监督手段和问责体系等多维度发力。
明确监督重点,强化政治属性(shǔxìng)。要聚焦“国之大者”、突出“政治要件”,紧盯乡村振兴、生态环保(huánbǎo)、高质量发展等(děng)党中央重大决策和重要任务,推动不折不扣(bùzhébùkòu)落实。实践中可以采取动态建立监督事项清单等措施,明确监督事项、责任主体、落实要求,以项目化的方式校准监督重心(zhòngxīn),纠正执行(zhíxíng)中的各种误差、落差、偏差。政治监督的重点是责任落实,要善于通过(tōngguò)紧盯“一把手”和“关键少数”的责任落实情况来带动全局,破除“上热中温下冷”的政策执行落空(luòkōng)、失衡等问题,确保监督方向与党中央要求始终保持高度一致。
创新监督方式,提升监督效能。针对不同领域的(de)实际,分层分类制定差异化监督方案,综合运用不同监督方式,找准督促落实(luòshí)的锚点,通过专项检查、随机抽查、明察暗访等方式高效(gāoxiào)精准推动(tuīdòng)。积极探索科技赋能监督,整合“大数据监督”平台(píngtái)资源,持续提升监督治理效能。
注重过程管理,完善监督机制。在政策出台前(qián)深入调查研究,审慎评估地方执行能力和潜在风险,避免政策“先天不足”造成的执行困难,建立政策解读的标准化流程,统一政策执行标准,减少理解偏差,做到事前预防;嵌入动态监测机制,实时跟踪执行进度(jìndù)、取得成效,重点发现“一刀切”、层层加码、虚假整改等问题(wèntí),加强事中管控;建立效果回溯机制,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溯源分析,督促整改提高并(bìng)适时进行“回头(huítóu)看(kàn)”,完善事后评估,防止问题反弹(fǎndàn)。
纠治政策执行走样问题,还应当推动(tuīdòng)形成良好的(de)政策落实环境。一方面(yìfāngmiàn),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,既严肃问责“口号式落实”“包装式整改(zhěnggǎi)”等行为(xíngwéi),又深化落实“三个区分开来”,对因客观条件导致的执行偏差容错纠错。另一方面,坚持激活社会监督力量,不断推进政务公开透明,该(gāi)公开的信息及时公开,接受社会监督。政治监督的目标需要(xūyào)精准具体,但方式却是开源开放的,我们应当善于从(cóng)“被动响应”向“主动预防”转变,从“碎片化”向“系统化”转变,有效提升监督质效,破除政策执行“中梗阻”,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一贯到底。
周国光(guóguāng):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(sìcì)全会强调,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大部署强化政治监督,着力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。纪检监察机关要做深做实政治监督,精准发力,全力以赴(quánlìyǐfù)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一贯(yíguàn)到底、落地见效。
一是聚焦(jùjiāo)“关键少数”。政策执行走样归根结底是思想认识上出了问题。要紧盯“关键少数”,有效运用谈心谈话(tánhuà)、廉政教育以及政治(zhèngzhì)生态分析研判等方式强化监督,确保思想认识问题发现(fāxiàn)在苗头、遏制在念头、控制在源头。结合正在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(jīngshén)学习教育,督促领导干部从思想上固本培元,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,积极履职尽责,带动广大基层干部(jīcénggànbù)敢于作为。
二是紧盯突出问题。坚持从本(běn)地区、本行业、本系统、本层级的实际出发,科学研判、准确识别,把握不同时期、各个阶段容易发生政策执行走样的风险点位和(hé)薄弱环节,做到(zuòdào)监督持续聚焦不“散光”。要紧盯执行政策“一刀切(yīdāoqiē)”、层层加码等突出问题,嵌入监督、靶向发力、定期对账,实现针对性查问题、督整改(zhěnggǎi)、促提升。及时发现和纠正政治(zhèngzhì)偏差、目标(mùbiāo)落差、履职温差问题,让机械执行、简单执行、附加执行、留痕执行等“一刀切”、层层加码问题无所遁形,为高质量发展破除梗阻(gěngzǔ)。
三是完善(wánshàn)长效机制。要善于(shànyú)从(cóng)监督执纪发现的(de)政策执行走样的个性问题和(hé)典型案件中“解剖麻雀”、抽丝剥茧,发现背后的普遍性和深层次问题。通过发送整改督办函、提出纪检监察建议、开展专项治理等方式系统(xìtǒng)施治,督促完善制度、堵塞漏洞、消除盲区,从制度层面防范和化解执行政策“一刀切”、层层加码等问题。切实把制度刚性立起来、严起来,推动积极履职、主动作为,让“真负责”的干部有舞台,让“乱加码”的干部没市场,确保政令畅通、令行禁止(lìngxíngjìnzhǐ)、贯彻到位。(本报记者(běnbàojìzhě) 刘一霖)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